2012年6月24日
過去多年,靚媽都會自己裹糉的,
不過近年年紀大,不讓她裹了。
今天端午節收到靚嫂自己裹的糉,
靚公在米香酒樓買的大大糉,
還有桃媽裹的一口糉。
酒樓買的大糉,不知用什麼葉,那麼大又不像竹葉。

很大隻,味道雖不錯,但仍至愛住家糉。

桃媽真有心思,一口鹼水糉,細細粒,易入口,
今天跟靚媽談起鹼水糉,又有故事聽。
我靚媽說灰水糉比鹼水稯好吃及有益,
從前會把園中的龍眼樹枝收集,(其他果樹枝也可以)
清理乾淨炭爐,將樹枝燒成灰燼。
用篩子將未成灰燼的樹枝篩出,
在篩子上放蚊帳布,將灰燼放在上,
在灰燼上澆水,然後好像做豆漿一樣,
擠出水份,濃度不可太稀,用來浸糯米。
製作過程和鹼水糉一樣,只是用灰水來混合糯米。
裹糉時,中心放一支蘇木,紅色的,
(可在藥材舖買,像木頭一樣,回來砍成小枝)
小時候只顧吃,從沒有查問那是什麼,
一直當它是拜神用的香下部份木枝,
真相在今天揭開了。
水份混合了炭灰成鹼性,
比起坊間的鹼水,天然有益很多。
我靚媽說所需炭灰,
要好像6磅袋裝砂糖那樣大袋,
混出來的灰水濃度才合用。
灰水糉的顏色真的是比較灰。